健康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知识

1岁多患儿成功置入心内膜永久起搏器!创海南最小年龄和体重“双纪录”

发布日期:2023-12-21 10:40      作者:admin      点击:812


2023年12月8日,小鹏(化名)从伊园甸传媒在线播放儿童心血管内科顺利出院,小鹏的顺利出院,标志着海南省本地医院最小年龄、最小体重心内膜永久起搏器置入手术圆满成功

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海南省低年龄组、低体重心内永久起搏器置入的一项空白,为海南省本地医院行儿童心内膜永久起搏器的置入提供宝贵的经验,对微创介入手术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向海南儿童“大病不出岛”的目标又迈出一大步。

1岁11个月的小鹏体重仅9.5kg,平素体质一般。2023年11月8日,小鹏突然出现腹痛、呕吐,在其他院门诊治疗后,无明显好转。11月9日,小鹏腹痛、呕吐加重,同时出现精神、反应差。小鹏的家人立即带着孩子来到省妇儿中心急诊就诊,急诊医生再检查后发现小鹏心率仅40次/分,立即行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考虑“心肌炎”,收入中心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

入院后重症医学科雷智贤主任团队立即给予小鹏监护、吸氧、药物等综合治疗,但孩子心率仍无明显改善,便立即请心内科张笃飞主任会诊。

经会诊讨论后,小鹏有“临时起搏器置入”指征,经家长同意后,张笃飞主任团队在超声科、重症医学科的支持下,立即在床旁进行临时起搏器置入手术。经过20分钟争分夺秒的全力抢救,在临时起搏器的帮助下,小鹏心率逐渐稳定在90次/分。

29(1).png

30(2).png

张笃飞主任床旁放置临时起搏器

经过重症医学科全力救治,小鹏病情逐渐稳定。但孩子心跳仍需依赖临时起搏器,关闭临时起搏后心率会降低至40次/分,仍存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情危重。

重症医学科、儿童心血管内科、儿童心胸外科、超声科、麻醉科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内科刘芳主任、赵趣鸣副主任的充分讨论后,认为小鹏有心内膜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手术指征。张笃飞主任再次与小鹏的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家长同意行心内膜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手术。

2023年11月29日,这时小鹏临时起搏器置入已超过2周,但仍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仍依赖起搏器工作。但小鹏年龄小、体重轻,心内膜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手术操作困难,风险高,海南省内无相关手术经验。为此,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选派经验丰富的赵趣鸣副主任赴中心为小鹏主刀行心内膜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手术。在重症医学科、儿童心胸外科、超声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的密切配合下,由赵趣鸣副主任主刀,为小鹏实施手术。

高难度的手术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曲折。永久起搏器手术多需从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但手术中静脉造影发现小鹏左侧锁骨下静脉纤细,血管不适于进行操作,赵趣鸣副主任当机立断,选择从右侧静脉通路进行手术。小鹏年龄小、体重轻,血管细,心腔空间小,无形中再次增加了手术难度,但在经验丰富的赵趣鸣副主任主刀下,小鹏手术顺利完成,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

小鹏在重症监护室观察数日后,各项指标恢复良好,于12月4日转入普通病房,并于12月8日顺利出院。

31(3).png

张笃飞主任、赵趣鸣副主任、王亚洲副主任手术中

32(4).png

永久起搏器的植入成功,向海南儿童“大病不出岛”又迈出了一大步

科普

人工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公认的“司令部”,由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发放一定的脉冲电流,通过起搏电极传导至心肌,局部心肌被兴奋并向周围传导,最终使整个心室与心脏兴奋收缩,从而代替心脏自动起搏点维持有效心搏。

起搏器类型:

单腔起搏器:一根电极导线起搏右心房或右心室。

双腔起搏器:两根电极导线分别起搏右心房或右心室。

三腔起搏器:三根电极导线分别起搏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

适应症:

1、伴有临床症状的任何水平的完全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束支-分支水平阻滞,间歇发生二度II型房室阻滞,有症状者

3、方式传导阻滞包括有症状的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房传导阻滞,心室率<40次/分,需使用药物维持心率者;

4、慢性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室率<40次/分,窦性停搏≥3秒;

6、起搏治疗心动过速;

7、动脉窦过敏和恶性迷走反射综合征;

8、肥厚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